
【 SJ-WMSM 】微型水質監測站是一種運用現代物聯網傳感器技術、專用分析軟件和通訊網絡組成的綜合性在線水質監測設備。
一、結構與原理
組成結構:通常包含采配水系統、檢測單元、質量控制單元、輔助單元等。其中檢測單元是核心,總磷、總氮等指標嚴格遵循國標規定的化學分析方法,常規五參數(溶解氧、電導率、濁度、溫度、pH)采用多電極集成方式進行測量。
工作原理:通過采配水系統采集水樣,經預處理后送入檢測單元,檢測單元對水樣中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測量,數據由質量控制單元進行校準和驗證,最后通過通訊網絡將數據傳輸至監控中心或數據管理平臺。

二、主要特點
1. 高度集成化:采用模塊化組裝方案,將多參數水質傳感器、數據采集傳輸模塊等核心部件集成于小型箱體結構,體積小、重量輕,占地面積通常不足 2 平方米,便于運輸和安裝。
2. 功能多樣化:可同時監測多種水質參數,除常規五參數外,還能對 COD、總磷、總氮等指標進行監測,部分設備還支持選配其他參數傳感器,如懸浮物、葉綠素等,滿足不同監測需求。
3. 智能化程度高:具備數據實時傳輸和智能分析功能,通過 4G/5G 等網絡將數據上傳至云端平臺,利用大數據分析算法對數據進行處理,能自動識別水質異常趨勢并生成預警報告。
4. 運行成本低:采用太陽能供電等方式,能耗低,且維護周期長,一般每月維護一次,單臺設備年度運維成本不足人工監測的 1/3。
三、應用場景
1. 飲用水源地保護:可對水庫、河流等飲用水源地進行 24 小時實時監測,確保水質達標,保障居民用水安全。
2. 工業廢水排放監測:實時追蹤工業園區廢水處理效果,防止超標排放,為環保部門監管提供數據支持。
3. 農業面源污染監控:監測農業灌溉水鹽分與重金屬含量,以及農田退水對周邊水體的污染情況,助力農業面源污染治理。
4. 自然水域生態監測:用于河流、湖泊、水庫等自然水域的水質監測,了解水體生態環境狀況,為水生態保護提供數據依據。